1939年10月,一位年轻的革命女战士黎琳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与在中央马列学院政治经济研究室工作的李清相识,两人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渐生情愫,最终在组织的同意下结为夫妇,成为革命的伴侣。
然而,结婚仅几天后,黎琳有一天晚上突然告别丈夫,称自己将独自前往成都执行任务。李清自然询问她的去向,黎琳严肃回答:“机密任务,不能多说!”李清并未追问,理解她的职责,温柔地回应:“放心去吧,我在延安等你。”黎琳离开后,她给李清写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一个人站在嘉陵江边,看到北飞的大雁,心中不禁写下你的名字,愿它们带去我对你无限的思念……”
然而,几封信过后,黎琳便彻底失去了音讯。李清焦急万分,却没能得到妻子的任何消息。不久,李清收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黎琳被指控叛变。这一消息让他难以置信,因为黎琳一直是那种坚定的革命者。起初,人们对黎琳的背景并没有特别怀疑,但她从成都回来的时候,竟穿着西式的时尚衣物,头戴法兰绒帽,打扮得像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她频繁与国民党军统人员接触,这些迹象使得人们开始怀疑她的忠诚,最终证实了她的叛变。
展开剩余83%尽管如此,李清始终不愿相信,直到1983年他才得知真相:黎琳实际上并没有叛变,而是为革命英勇牺牲。她在离开延安后,以“张露萍”这个身份继续参与地下工作,最终为了保护革命的秘密而丧命。
黎琳的真名是余家英,来自四川崇庆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是私塾老师,在这样的家庭中,黎琳有机会接受教育。她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尤其是在1937年,16岁的她得到中共川西特委负责人车耀先的帮助,前往延安。在途中,一位同志曾关切地问她是否能忍受延安的艰苦生活,黎琳坚定地回答:“延安是抗日的中心,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我来到这里,不为别的,只为追求真理,为了摆脱罪恶的家庭,死也不怕,还怕什么苦?”
到达延安后,黎琳初时并不完全适应艰苦的生活,她在给同学的信中提到:“想念成都的米花糖。”然而,很快她便适应了这里的环境,并写信给父母:“你们的孩子每天扛着三十几斤的背包,爬着八十几里的山路。”在延安抗大学习期间,由于黎琳声音洪亮,她被选为小组组长,每次全校集会时,大家都喜欢她带领大家唱《拿起刀枪干一场》。她那激昂的指挥让整个队伍的声音如雷贯耳,赢得了全场的掌声,也因此被同志们戏称为“干一场”。
在延安的日子里,黎琳过得充实而快乐。正是在这个阶段,她与李清相识并坠入爱河。两人结婚后,李清没有想到,黎琳会因执行革命任务而陷入一场巨大的危机。
1939年10月,黎琳受组织指派回四川工作,不久后,她被调往重庆与八路军的办事处建立联系。她的家庭背景使得她与川军的统战工作有了一定的联系。正当她准备展开工作时,叶剑英交给了她一个极其危险的任务:打入敌人的心脏,成为中共地下党与军统电讯处之间的重要联络人。为了掩人耳目,她改名为“张露萍”,以便顺利完成任务。
张露萍在执行任务时表现出了极高的能力,她成功渗透到军统电讯处,与军统电台的工作人员建立了联系。她与军统的人员建立了较深的关系,这为她后续的情报传递和党员发展提供了便利。在她的努力下,四名军统电讯人员成功地下了共产党的党组织。
然而,事情并不顺利。1940年初,军统的特务发现了中共在重庆的地下联络站,并计划抓捕。张露萍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迅速行动,及时警告了联络站的同志们,使得他们成功转移,避免了一场灾难。她的迅速反应使得军统的计划屡屡受挫,戴笠深感震惊,但他仍未能察觉张露萍的真正身份。
在1940年3月,张露萍的同志们因为一场偶然的失误被捕,危机四伏。张露萍在重庆暂时返回成都,但她很快就被军统通过伪造电报的方式诱捕。就在她返回重庆时,军统特务直接将她逮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张露萍被带到息烽集中营。尽管她遭受了严刑拷打,身体和精神双重折磨,但她始终没有屈服,始终保持着革命者的坚韧与勇气。在监狱中,她关心同囚的生活,尤其是照顾那些年纪小的孩子,如“小萝卜头”。她常常与大家分享延安的学习经历,激励大家保持信念。
1945年7月,张露萍和其他被捕的革命同志被秘密处决。当时她年仅24岁。临终前,她仍未屈服,毅然喊出了“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她的英勇牺牲成为了革命史上的一段传奇。
直到1983年,张露萍的身份才终于被揭开。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证实了她是中共地下党的一员,并且为革命英勇献身。张露萍的事迹也得到了正式的肯定,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颗明珠。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