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9年春,文天祥的妻子欧阳夫人和两个女儿柳娘、环娘被迫穿上道服,整日呆在大元的皇宫里,念诵道经,度日如年,过着几乎是囚徒般的生活。她们被迫屈辱地忍受着远离故土、孤独寂寞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忽必烈为了迫使文天祥投降,命令柳娘为文天祥写了一封信。三年没有收到任何妻女音讯的文天祥,在拿到这封信时,心头一阵激动,然而,随着信的内容展开,他愕然发现,妻女已经遭受了极大的屈辱。亲人近在眼前,却无法相见,文天祥感到无比悲痛,但他深知,妻女是被用作威胁他的筹码,而他绝不屈服:“痴儿莫问今生计,还种来生未了因。”
南宋末年,蒙古大汗忽必烈以强大的帝国之势逐步征服了南宋,建立了大元王朝。他极力扩张疆土,目标瞄准了南宋的富饶江南。1275年农历八月,南宋都城临安被元军包围了好几日。一天夜晚,临安一侧的城门悄然开启,一支兵力强大的军队悄无声息地进入,这支军队是临时组建的勤王军,专门来救驾。领兵的正是文天祥,他本是书生身份,这一战,他已经下定决心,誓死捍卫大宋的江山,不惜为国殉命。然而,南宋最终还是未能逃脱灭亡的命运,而文天祥也被元军俘虏,成为阶下囚。此时,文天祥正面临着在忽必烈的威逼利诱下的艰难抉择,他的妻女最终又将何去何从呢?
展开剩余79%文天祥的故事从他散尽家财、组织临安勤王军的日子说起。文天祥,公元1236年出生于江西庐陵,南宋末年的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他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25岁时,他中了进士,成为状元,本以为凭借才华和天赋会在官场中一帆风顺,但南宋末年的政局动荡,让谁都无法置身事外。1256年,元军入侵南宋,朝廷动荡,局势堪忧。面对时局,文天祥毅然上疏,力主抗元,他毫不畏惧地与主和派作斗争,力主“战守”,但最终被罢官。1273年,38岁的文天祥重新出山,但当时襄阳已被元军占领,南宋朝廷岌岌可危,文天祥毫不犹豫地担负起了抗元重任。
1275年8月,南宋朝廷震动,度宗帝赵昺即位,临安城的局势更加危急。与此同时,元军的丞相伯颜率领二十万大军已将临安围困。此时,文天祥站出来,组织起一支义军,开始全力以赴抗击元军。作为一名地方官,文天祥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粮草。由于朝廷无力支持,他只得变卖家产,筹集粮草。尽管家产早已被卖尽,文天祥仍坚定不移,他决定继续为国家奋斗,即使家人无依无靠。为了能够亲自护驾,他最终带领勤王军抵达临安。
临安城中,众多大臣看到援军到来,纷纷松了一口气。然而,文天祥未料到的是,太皇太后立即下令让他出城投降。原来,在文天祥到达临安之前,太皇太后多次尝试与元军议和,但一直遭到拒绝,最终她只得向元军示降。伯颜随后提出,若要继续保持南宋的尊严,必须派出丞相前去详谈。太皇太后无奈,将重担交给了文天祥。当文天祥来到元军大营时,他毫不畏惧,质问伯颜:“你们到底想要怎样?让我大宋臣民低头称臣,还是彻底毁掉我们的江山?”
伯颜对此却轻描淡写地表示,临安已在元军掌握之中,根本无力回天。然而,文天祥丝毫不屈服,直言: “我作为大宋丞相,绝不允许你们侵犯我大宋领土,若要继续开战,我将奉陪到底!”面对如此强硬的态度,伯颜不得不考虑其他办法。文天祥再次被软禁,但他早已为复兴大宋准备了后路。他迅速安排杜浒护送南宋的年幼皇帝益王赵昰南逃,为南宋的未来留一线生机。
然而,最终的局势依然没能逆转。张弘范再次南下,文天祥的奋战仍未能阻止元军的进攻。在元军的围剿下,文天祥被迫继续战斗,并带领抗元大军收复了福建、广东等地的部分失地。尽管如此,随着张世杰的撤离,南宋的抗元力量逐渐瓦解。文天祥依然坚持着,最后牺牲在五岭坡。元军捕获了他,带到大都,准备审判。
公元1279年,文天祥被押送至元大都燕京,忽必烈深知文天祥的才智与忠诚,试图用利诱的手段迫使他投降。伯颜带着妻女的信件来见他,信中透露出妻女的困境。然而,文天祥仍然坚守气节,他冷冷回道:“我宁愿死,也不屈服!”这份坚定的信仰,让伯颜感到一丝佩服,却也让他更加无奈。
此后,文天祥被押上刑场,临终时,他望向天空,面对整个国家的破灭,他毫无怨言。他的大忠大节,成为后世传颂的楷模。文天祥的尸骨最终由妻子欧阳夫人带回家乡埋葬,她紧紧握着丈夫的遗物,默默为他收葬。
欧阳夫人在临终时,回忆起文天祥的伟大与忠诚,带着香囊离世。她也没有遗憾,留下的只是那份深深的情感与不悔的决心。
发布于:天津市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