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值油茶集中采收季,“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龙川县“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暨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在东江湿地公园举行。省市县各级媒体深度参与,记录丰收景象,聚力推广龙川山茶油产业。值此丰收之际,《龙川县“媒体+”赋能“百千万工程”,聚力“龙川山茶油”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落地施行,为龙川山茶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了快进键。
《方案》围绕品牌塑造、渠道拓展、文化传播、资源整合四大方向,系统提出12项具体行动举措,旨在全面发挥“龙川山茶油”地理标志品牌效应,整合媒体的策划、传播、数据与市场信息资源,以“媒体+”系统化赋能推动产业全面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龙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龙川是全国油茶示范县,全产业链产值达19亿元。蓝东旭 摄

以“媒体+品牌”为抓手
打造区域品牌新标杆
作为全国油茶示范县,龙川县现有油茶种植面积约49.5万亩,年产油茶籽鲜果约17万吨,油茶籽产量超4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19亿元。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品牌化发展提供了充足底气。“龙川山茶油”被评为国家级区域公共品牌,“绿优原生”“上山打油”和“湾叶”被评为省“粤字号”品牌,“绿油”更获评“广东十大茶油品牌”。基于这一优势基础,《方案》以“媒体+品牌塑造”为抓手,着力推动龙川山茶油从“好产品”向“好品牌”升级。

“湾叶”被评为省“粤字号”品牌。吴秒衡 摄
在品牌传播层面,《方案》强调增强品牌曝光,深度呈现品牌内容。通过制作品牌宣传片、短视频、纪录片等数字化媒体产品,统筹声、屏、网、端、微等全媒体平台,综合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实现“统一主题、多线并进、协同高效、浓墨重彩”的传播效果。同时,积极策划优质内容选送主流媒体刊播,进一步提升品牌公信力与认知度,让龙川山茶油真正成为区域品牌新标杆。

融合“媒体+多领域”
打通“产-销-消”全链条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卖得快、卖得远”,《方案》以“媒体+”为驱动,通过渠道、文化、资源等多维度深度融合,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体系。

龙川山茶油产品丰富。吴秒衡 摄
渠道拓展上,线上线下同步发力,构建全域营销网络。线上推动山茶油入驻抖音、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开设旗舰店与消费专区,构建“县级中心直播间+镇级/企业直播点”体系,策划“县长代言”“产地溯源直播”等活动,邀请网红主播、美食家、“三农”大V实地体验,创作短视频与体验报告。线下在大湾区建设特产直营店,在龙川农商行设置长期展销区,举办“龙川山茶油·健康湾区行”品鉴会暨产业招商对接会,并在大湾区城市广场、高铁站开展“龙川出好油,轻脂更轻心”主题快闪活动等。
文化赋能上,深挖产业内涵,实现品牌价值升华。一方面系统梳理油茶历史文化,拍摄《龙川山茶油古法榨油技艺》微纪录片并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打造“油茶文化体验之旅”,建设“古油坊活态传承体验基地”“龙川油茶产业文化博览馆”,开发研学路线,举办采摘活动与鱼生文旅活动,让“千年油香”通过媒体传播“活起来、火出圈”。
资源整合上,凝聚政企社力量,夯实产业发展根基。媒体开设油茶政策专栏,以“短视频+直播”解读贷款贴息、用地保障等政策;建立“赋码溯源”机制,实现种植、采摘、加工全链条信息可追溯;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平台,推广智能灌溉、病虫害监测等智慧农业技术,同时孵化乡村创客,开设“乡村创客故事汇”,为产业注入人才动力。
三大举措环环相扣,形成了“渠道打通销路、文化提升价值、资源夯实基础”的良性循环,为龙川山茶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了从生产端到消费端的完整通路。

强化多维保障体系
确保“媒体+”落地见效
为确保《方案》各项举措有效实施,龙川县从组织、资金、宣传、督促等四个维度构建了完善的保障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龙川山茶油产业持续提质。吴秒衡 摄
组织层面,成立由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农村局牵头,县直各部门及乡镇参与的工作专班,建立由上而下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与协调流程,形成统一高效的执行体系。
资金与政策层面,统筹安排资金重点支持品牌宣传推广、市场渠道建设与文化IP打造,积极争取上级涉农资金与产业基金;对油茶林营造、加工龙头企业、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用地保障、税收优惠等政策倾斜,降低产业发展成本。
宣传与督促层面,每年制定系统化品牌营销方案,组织企业参加展销活动,在湾区媒体、户外媒体、主流媒体多渠道宣传;以目标为导向,落实专班专岗专责,明确任务时间节点,确保“媒体+”赋能山茶油产业取得实效。
从品牌矩阵的科学规划,到产销全链条的贯通衔接,再到多维保障的全面部署,《方案》以“媒体+”为核心纽带,将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有机串联,不仅为龙川山茶油产业提质升级提供了完整路径,更将为龙川依托特色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谢晓莉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