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知道一开始就来这里了,差点手指不保!”近日,在重庆长城骨科医院复查的王先生(化名)一边自如地活动着左手环指,一边向医护团队道谢。
\n王先生这根曾经因陈旧性骨折几近“报废”的手指,不仅粉碎的骨骼愈合良好,更实现了功能和外观的双重恢复。这一转机,得益于重庆长城骨科医院手显微外科团队实施的一次精准高效的“翻修”手术,以及团队始终秉持的“以功能重建为核心”的先进治疗理念。
\n王先生与李发祥医生合影。图源 重庆长城骨科医院
\n陈旧性手指骨折背后的治疗困局
\n今年4月,货车司机王先生在一次意外摔伤中,左手环指不幸骨折。在当地医院接受治疗后,他原本期待着尽快康复重返工作岗位。然而术后一个月,他的左手环指不仅仍然肿痛,还出现了屈曲畸形、指间关节僵硬,功能几乎丧失。到医院复查,X片显示骨折断端明显移位,原本用于固定的克氏针已“失效”,病情发展为复杂的陈旧性骨折伴功能障碍,治疗难度升级。
\n通过多方打听,王先生来到了手足伤残救治经验丰富的国家三级专科医院重庆长城骨科医院。该院手显微外科功能重建组组长李发祥医生接诊后表示,“患者环指指骨远端骨量少,骨折粉碎严重且靠近关节,伸肌腱粘连严重,治疗的难点不仅在于实现骨骼的顺利愈合,更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复手指功能。因此手术中固定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力求不影响关节、不破坏肌腱且固定牢固,以实现早期康复。”
\n术前,骨折断端移位,指骨呈粉碎状,手指畸形。图源 重庆长城骨科医院
\n前沿技术破局:Mini外固定支架实现功能与稳定兼得
\n面对治疗中的多重挑战,手显微外科团队经过会诊讨论与评估,结合患者“需尽快恢复劳动能力”的需求,最终制定了“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外固定支架固定”的手术方案。
\n该方案的优势在于既能提供稳定的固定,促进骨头正常愈合,又避免了植骨和多次手术带来的创伤。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前沿的Mini外固定支架技术,可在不影响关节活动的前提下实现有效固定,从而为术后早期开展康复锻炼创造条件——而这正是实现手功能重建的关键。
\n在1个多小时的手术中,李发祥对左手环指的粉碎骨块进行了精准复位,将克氏针逐一植入骨折远近端,再安置Mini外固定支架,同时松解粘连的肌腱和保护神经组织。最终,在团队默契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骨折断端对位力线理想、固定牢固,手指血运良好。
\n克氏针内固定+Mini外固定支架固定,为手功能康复打好基础。图源 重庆长城骨科医院
\n升级治疗理念:功能重建是终极目标
\n术后第二天,康复医生便通过微波、红光治疗进行消炎消肿,并指导王先生主动活动未固定关节,避免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这种“手术+康复”同步进行的模式,是手显微外科功能重建理念的核心。
\n术后一周,王先生顺利出院。后续随访显示,其左手环指骨折愈合良好,克氏针取出,康复医生及时调整康复方案,持续指导他进行患指的功能锻炼,促进手指灵活性和肌力的恢复。三个月后,外固定支架拆除,其手指屈伸功能和抓握力量基本恢复。
\n“我的手能开车了,目前已经回去上班了,重庆长城骨科医院的医疗技术非常好,医护人员非常专业,服务态度也好!”王先生连连称赞。
\n经治疗,王先生环指指骨已愈合良好。图源 重庆长城骨科医院
\n术后4个月,王先生到门诊复查,其手功能恢复良好,手指基本屈伸无碍。图源 重庆长城骨科医院
\n针对临床中王先生这样的病情,李发祥提醒道:“对于手的骨折,尤其是陈旧性骨折,在关注骨头复位和愈合的同时,更应该关注手的功能重建和康复。”
\n近年来,重庆长城骨科医院手显微外科紧跟医学前沿,全面升级医疗理念,以“帮助患者重返正常生活”为最终目标,将手部骨折治疗从传统的“解剖复位”提升至“功能重建”的新高度,并持续引入先进术式,坚持精准化手术原则,积极应用如Mini外固定支架等新技术,突破了“先固定后康复”等传统局限。在这一大康复理念的引领下,患者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程度地恢复手功能,重拾生活的希望。(资讯)
\n原标题:小支架解决大问题!重庆长城骨科医院“翻修”陈旧性手指骨折,重建患者手功能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