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里的百色市田阳区坡洪镇新建村,群山叠翠间的蔬菜种植基地一派繁忙景象。返乡青年莫华远正和工人们在栽种新一季的阳雀湖高品质辣椒苗。“真没想到,我们这石山里也能种菜,还这么有技术含量。”他边栽苗边笑着说,“在基地工作,不仅挣了钱,还学到了技术。”
不远处的制衣车间里,数十名工人正在缝纫机前熟练制作成衣。“以前总想着外出打工,如今在家门口就有工作,每月能拿3000多块工资,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心里特别踏实!”正在缝制衣物的村民韦美芳高兴地说。
近年来,新建村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通过建强基层党组织、发展品牌农业、强化利益联结等一系列举措,走出一条党建强、产业兴、百姓富的新路子。2024年,新建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590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7万元。

宜居宜业和美新建村全貌(航拍图)。周加孔/摄

筑牢堡垒,建强产业发展“主心骨”
“产业要发展,组织是关键。”新建村党支部书记苏光建对此深有体会,过去的新建村,产业基础薄弱,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土地撂荒问题一度突出。如何破解发展困境、带动村民增收,成为村党支部面临的首要课题。为此,新建村通过建立“新建情”“新建缘”“新建业”三张人才清单,实施“能人回引”“壮苗行动”等人才工程,吸引了一批在外人才返乡创业。同时,积极组织村组干部参加上级培训、“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提升带富致富能力。
“要发展产业,带动群众,首要的是得找准方向。”谈及当初如何选定产业方向,苏光建记忆犹新。我们党支部和驻村第一书记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请“外脑”。他介绍,村里特意邀请农业专家前来实地“把脉问诊”,专家们结合我们本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最终确定了大力发展以软皮辣椒为代表的高品质有机蔬菜产业路径!
方向确定后,如何破解初期“缺龙头、少平台”难题,村党支部又主动担当作为,牵头成立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多次外出考察学习,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经过多方论证和洽谈,成功引进了湖南省阳雀湖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并通过“小块并大块”整合土地资源,集中流转土地近750亩,建成了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的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为产业起步搭建了坚实平台。

智慧大棚,科技赋能种好“致富菜”
走进新建村的蔬菜基地,一幅现代农耕图景展现在眼前。“我们基地采用先进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从灌溉到施肥都是自动完成。”在蔬菜大棚内,新建村驻村第一书记骆石文一边查看辣椒的长势一边介绍。
“为了建好大棚,第一书记积极外出争取资源支持,我们村干部白天协调施工,晚上入户做群众工作。”回忆起大棚建设过程,苏光建感慨道。最终,在大家不懈努力下,利用粤桂协作资金建成了6座蔬菜大棚,配备了智能喷淋、滴灌和通风系统,并携手数字乡村及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成了“互联网+农业”现代智慧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蔬菜种植的全程智能化管理。

10月28日上午,新建村群众在蔬菜基地采摘辣椒。陆婷/摄
同时,为了畅通销路,新建村又积极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支持,建成1500立方米冷库和智慧农业综合信息服务中心,成功与广西力源集团等公司建立供销关系,确保农产品销售渠道畅通。
如今,新建村的蔬菜产业已形成1家龙头企业+1个村级集体+企业、群众、村级集体等多方受益的“1+1+N”利益联结机制。基地不仅稳定吸纳周边300余名劳动力就业,每户年均增收2.5万元,还通过轮作种植提高土地利用率,即春季种玉米、南瓜,秋季种植辣椒,通过轮作不仅改良了土壤,还增加了产值。
“今年蔬菜产值近1400万元。”苏光建介绍,“上一季我们基地种植的辣椒、鲜食玉米等产品,凭借过硬的品质,直供粤港湾商超,部分产品还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就业车间,乡亲就近找到“好工作”
9月29日的新建村格外热闹,“壮韵新生 锦绣村潮”时尚服装秀暨广美制衣新品发布会在这里精彩上演,传统技艺与潮流设计碰撞出新火花,展现了新建村在乡村振兴中的崭新面貌。
作为新建村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广西广美制衣股份有限公司借助此次新品发布,不仅打响了品牌知名度,也赢得了源源不断的订单。“目前订单持续增加,我们正准备启动第二条生产线,预计还需招聘20名工人。”谈及“村潮”时装秀带来的变化,新建村广美制衣厂厂长黎丰源满怀喜悦地说道。


新建村“村潮”时尚服装秀现场。周加孔/摄
新建村广美制衣厂是广西广美制衣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个就业帮扶车间。2024年,新建村对村内闲置的旧校舍进行改造提升,通过招商引资,与广西广美制衣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目前,该制衣厂提供的约60个“家门口”的就业岗位,不仅解决了这60名群众的就业,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轨迹。过去,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留下老人和孩子。如今,家门口就业既能养家又能陪伴家人,村里的烟火气也更旺了。
面对未来,苏光建信心满怀。“眼下我们的辣椒根本不愁销路,市场上供不应求。制衣车间也迎来稳定增长。下一步,我们计划扩大蔬菜基地种植规模,继续做好就业帮扶车间的服务保障,让我们新建村的‘火红产业’烧得更旺,带动更多乡亲过上红火日子!”
采写:南方农村报记者 赵少君
通讯员:姚胜宗
炒股配资基础知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